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ppt


1张
传染与免疫 Chapter 9 Infection and Immunity
第九章
2张
标题: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其他占位符: 第一节 传染 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节 特异性免疫 第四节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第五节 生物制品及其应用
3张
正文: 传染与免疫的意义: ⑴人类和动物的传染病的防治,是微生物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⑵起源于微生物学的免疫学,已经成为当今生命科学领域中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学科之一; ⑶免疫学方法对生命科学的各个重要领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⑷免疫学的方法和技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重大的意义。
4张
标题: 第一节 传 染
正文: 一、传染与传染病 二、决定传染结局的三个因素 三、传染的三种可能结局
5张
正文: 传染病是人类永恒的敌人,它顽固地在人类历史的每一个阶段疯狂肆虐 现在,全世界每年死于各种传染病的约200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37.04%。 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SARS元凶——冠状病
一、传染与传染病
感染“非典”病毒患者的肺部切片照片
6张
正文: 1.传染 传染:指寄生物和宿主间发生相互关系的一个过程。具体指外源或内源的少量寄生物突破其宿主的“三道防线”(机械防御、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系统)后,在宿主的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过程。 病原体:致病菌、病原菌
7张
正文: 2.传染病 传染病:由于病原体的侵染而导致机体产生的病态生理过程。 传染病的种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1992,40种 一类的传染病、二类的传染病、三类的传染病 人畜共患病(89种):鼠疫、狂犬病、鹦鹉热、疯牛病、炭疽病、猪丹毒、口蹄疫等 死而复燃:流感、结核病、霍乱等。 新的传染病:艾滋病、疯牛病、Ebola(埃博拉热)、幽门螺杆菌病、Lyme(莱姆病)、裂谷热等 1997年WHO统计:2380万传染病万死亡人数/5220万死亡人数; 发展中国家90%死于6类急性传染病
8张
17世纪伦敦人为躲避鼠疫纷纷出逃
鼠疫杆菌
印度鼠身上的蚤,是鼠疫的传播者
9张
标题: 二、决定传染结局的三个因素 (病原体、宿主免疫力、环境因素)
正文: (一)病原体: 病原体的数量、致病特性和侵入方式是决定传染结局的最主要的因素。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 以下是以细菌性病原体为例:
10张
正文: 1.毒力:又称为致病力,表示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大小。构成毒力的诸因素可归结为:侵袭力和毒素。 (1)侵袭力 ①吸附和侵入能力 ②繁殖与扩散能力 ③对机体防御机能的抵抗力
11张
正文: ①吸附和侵入能力:除少数病原菌是因昆虫叮咬或外伤而进入宿主引起其感染外,多数是通过吸附于宿主的上皮细胞表面而实现的。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属、弧菌属等细菌:菌毛 淋病奈瑟氏球菌:菌毛-尿道粘膜上皮的表面 变异链球菌、乳杆菌属:能合成葡聚糖、“菌斑” ,-龋齿 霍乱弧菌: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后,有的不再侵入,仅在原处生长繁殖并引起疾病 痢疾志贺氏菌:侵入细胞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使细胞死亡,造成溃疡 溶血链球菌:通过粘膜上皮细胞或细胞间质侵入表层下部组织或血液中进一步扩散,引起的化脓性感染
12张
正文: ②繁殖与扩散能力:这是病原菌引起宿主患传染病的重要条件,不同的病原菌有其自己特有的在宿主体内繁殖与扩散的能力 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 胶原酶(collagenase) 血浆凝固酶(coagulase) 链激酶(streptokinase) 卵磷脂酶(lecithinase)
13张
正文: ③对机体防御机能的抵抗力:有毒力的病原菌可通过不同的方式抵御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 链球菌:溶血素 致病性葡萄球菌:可产生A蛋白 炭疽芽孢杆菌:产生名为攻击素的聚谷氨酸,以抵抗正常血清中的一些天然抗菌因子。
14张
正文: (2)毒素 ①外毒素和内毒素的比较 外毒素: G+ 、细胞外、毒性蛋白质; 内毒素G- 、细胞内、脂多糖 ②致病菌产生的主要是外毒素 ③类毒素(toxiod):是细菌的外毒素用0.3~0.4%甲醛进行化学脱毒后仍保留着原有抗原性的生物制品,将其注射机体后,具有免疫功能。常用的类毒素有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和肉毒类毒素等。
15张
16张
正文: 2.侵入的病原菌数量: 致病剂量,不同的病原菌有不同的致病剂量。 伤寒沙门氏菌引起伤寒症须摄入几亿至十亿个细菌; 霍乱弧菌引起霍乱症还要比它多许多倍 毒力完全的痢疾志贺氏菌只要7个菌即可致痢疾; 鼠疫耶尔森氏菌,旧称“鼠疫巴氏杆菌” 也只要几个细胞即可引起易感宿主患鼠疫。
17张
正文: 3.侵入途径: ①消化道 ②呼吸道 ③皮肤伤口 ④泌尿生殖道 ⑤多种途径
消化道溃疡:幽门螺杆菌
18张
正文: (二)宿主的免疫力 1.免疫(immunity)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保护性功能,又称免疫性、免疫力。 2.免疫功能包括: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稳定;③免疫监视; 3.免疫(力) 的类型:
19张
正文: (三)环境因素 传染的发生与发展除取决于上述的病原体的毒力、数量、侵入门径和宿主的免疫力外,还取决于对以上因素都有影响的环境因素。良好的环境因素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也有助于限制、消灭自然疫源和控制病原体的传播,因而可以防止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
20张
标题: 三、传染的三种可能结局
正文: 1.隐性传染:宿主的强免疫力; 2.带菌状态:相持状态;最危险的传染源; 3.显性传染(传染病)病原体的优势生长: 按发病时间长短,急性传染和慢性传染 按发病部位的不同: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