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ppt


1张
2张
04 尿的排出
01 解剖结构
02 尿的生成
03 生成调节
3张
循环
概述
(Gp:) 残渣
排泄
(Gp:) 排遗
食物
(Gp:) 消化
(Gp:) 细胞
(Gp:) 皮肤
(Gp:) 泌尿
(Gp:) 汗液
(Gp:) 尿液
O2
(Gp:) 呼吸
(Gp:) CO2
4张
一、肾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主要功能是排出机体的代谢产物
5张
(一)肾的形态和位置
形态:蚕豆,内侧中部凹陷称肾门 位置:脊柱两侧,腹膜后隙 右肾比左肾略低
6张
(一)肾的形态和位置
肾区 竖脊肌外侧与第12肋的夹角 肾病患者叩击疼痛
7张
(二)剖面结构
肾皮质 肾柱 肾髓质 肾锥体 肾乳头 肾小盏 肾大盏 肾盂
肾皮质
肾髓质
肾乳头
肾锥体
肾柱
肾小盏
肾大盏
肾盂
输尿管
8张
(二)剖面结构
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近端小管 细段 远端小管 集合管 球旁器
9张
(二)剖面结构
肾小体
近端小管
细段
远端小管
血管球
肾小囊
球旁细胞
致密斑
球外系膜细胞
集合管
10张
肾单位
肾小球
肾小囊
近端小管
近曲小管
髓袢降支粗段
髓袢降支细段
髓袢细段
髓袢升支细段
远端小管
髓袢升支粗段
远曲小管
肾小体
肾小管
髓袢
11张
球旁器
组成:球旁细胞,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
致密斑
入球微动脉
出球微动脉
球旁细胞 来源:入球小动脉平滑肌细胞特殊分化 功能:感受血压,分泌肾素
球旁细胞
球外系膜细胞
12张
球旁器
组成:球旁细胞,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
致密斑 来源:远曲小管近肾小体处的柱状细胞,排列紧密 功能:感受Na+浓度,调节肾素分泌
致密斑
入球微动脉
出球微动脉
球旁细胞
球外系膜细胞
13张
球旁器
组成:球旁细胞,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
球外系膜细胞 与球旁细胞和球内系膜细胞之间为缝隙连接,作用为传递信息
致密斑
入球微动脉
出球微动脉
球旁细胞
球外系膜细胞
14张
(三)肾的血液循环
肾血液供应特点 肾血流量大 形成两次毛细血管网 肾血流量自身调节
15张
二、输尿管
一对细长肌性管道,起于肾盂,终于膀胱
三个生理性狭窄 1.肾盂和输尿管移行处 2.小骨盆入口与髂血管交叉 3.输尿管膀胱壁内段
输尿管
16张
位置 成年人的膀胱位于小骨盆腔的前部。前方有耻骨联合,后方男女不同。 形态 膀胱空虚时锥形,充盈时卵圆形。 膀胱是储尿器官,正常成人容量约为300-500ml 。
三、膀胱
膀胱底
17张
膀胱三角 两个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三者连线间三角形区域 无论膀胱充盈还是空虚都保持平滑状态 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位
三、膀胱
膀胱尖
膀胱体
膀胱三角
膀胱颈
18张
男性 尿道较长,有排尿和排精功能。
四、尿道
尿道
直肠
膀胱
耻骨联合
前列腺
19张
女性 尿道较短、宽和直。易发生逆行性感染,开口于阴道前庭的尿道外口,只有排尿功能。
四、尿道
尿道
直肠
子宫
耻骨联合
膀胱
20张
04 尿的排出
01 解剖结构
02 尿的生成
03 生成调节
21张
概述:尿的生成过程
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与排泄
肾小体
近端小管
细段
远端小管
集合管
22张
一、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球滤过 是指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水分和小分子溶质透过肾小球滤过膜而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的过程。
23张
(一)滤过膜
滤过膜 内层:毛细血管内皮,有窗口 中层:基膜,阻碍蛋白通过 外层:肾小囊脏层足细胞足突
24张
(二)有效滤过压
滤过的动力 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25张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小管液中某些物质被小管上皮细胞重新转运回血的过程。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有选择性 转运方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 主要部位:近端小管
26张
钠的重吸收
Na+的重吸收主要是主动重吸收方式。 肾单位各个节段对Na+的重吸收率是不同的。 在近曲小管: 60%-70% 在髓袢:20% 在远曲小管与集合管:10%
27张
水的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是被动。 近曲小管:65% 髓袢:15% 远曲小管:10% 集合管:9.3%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还受到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28张
K+的重吸收
绝大部分K+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尿中的K+主要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 K+的重吸收是主动转运过程,机制未明。
29张
葡萄糖的重吸收
100%葡萄糖被重吸收,部位仅限于近端小管,尤其是近曲小管。 肾糖阈:指尿中刚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 葡萄糖吸收具有极限量,可能与Na+-葡萄糖转运载体数目有限有关。
30张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或细胞新陈代谢产物排出到小管液的过程。
31张
K+的分泌
远曲小管与集合管 K+的分泌与Na+的重吸收有密切关系。
32张
H+的分泌
除髓袢细段外,近端小管、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都能分泌H+。 H+分泌机制:H+-Na+交换 肾小管上皮细胞每分泌一个H+,就产生一个新的HCO3-被重吸收回血液中。保持血液HCO3-的含量,维持血液酸碱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33张
04 尿的排出
01 解剖结构
02 尿的生成
03 生成调节
34张
抗利尿激素 ADH
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神经垂体储存。 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使水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渗透压↑
(Gp:) ADH↑
(Gp:) 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
(Gp:) 渗透压↓
(Gp:) 血容量↓ 血压↓
35张
醛固酮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盐皮质激素 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K+的分泌和Na+的重吸收, Na+的重吸收伴随水的重吸收。 所以醛固酮具有保水,保钠,排钾的作用。
血容量↓ 血压↓
血容量↑ 血压↑
(Gp:) 肾素-血管紧张素↑
(Gp:) 醛固酮↑
(Gp:) 血Na+↓
(Gp:) 血K+ ↑
(Gp:) 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Na+↑,K+↓,H+↓
36张
04 尿的排出
01 解剖结构
02 尿的生成
03 生成调节
37张
尿液
颜色:淡黄色 pH:5-7 成分:95%-97%为水分,钠、钾、氯、尿素、肌酐等 无蛋白质、无血细胞、无葡萄糖、无细菌 尿量:每昼夜1000-2000ml 100ml-500ml,少尿 少于100ml,无尿 大于2500ml,多尿
38张
排尿反射
膀胱壁感受器
(Gp:) 盆神经传入纤维
(Gp:) 骶髓初级排尿中枢
(Gp:) 盆神经传出纤维
(Gp:) 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舒张
(Gp:) 脑高级排尿中枢
正反馈,外括约肌舒张

- 标签: